2017“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抗炎功效及初步作用机理研究

人气:596 发表时间:2019-11-26

【摘要】:现如今各种急慢性炎症所引发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同时造成巨大社会经济浪费,因此开发更多安全改善药物成为当务之急。天然植物抗菌液(PAMs)1号和2号(K1和K2)是由云南普洱丹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民族医药产品,前期研究发现,其具有抑菌消毒、镇痛、抗糖尿病足溃疡以及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等功效,但对其功效成分、抗炎机制、皮肤炎症改善效果尚不清楚,故进行本次研究。首先采用HPLC法,以药典条件为参考,经检测发现K1和K2中含有尿囊素分别为552.61μg/mL和502.33μg/mL,羟基红花黄色素A分别为204.04μg/mL和62.51μg/mL,但只有K2中检测到微量的薯蓣皂苷元为49 μg/mL和草乌甲素为14μg/mL。其次选用K2为抗炎机制研究的样品,一方面测定K2对各类型细胞活力影响进行探究,发现其对肝癌HpG2、肺癌A549、RAW264.7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p0.05)。另一方面利用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经K2预处理后,细胞上清中促炎症介质NO明显被抑制(p0.0001),胞内ROS被清除,均表现出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01),与炎症密切相关的蛋白COX-2、iNOS蛋白均出现下调(p0.05),并且利用荧光双染法观察到其抑制NF-kappaB炎症通路中的p65蛋白细胞核转移。综上,K2通过清除ROS活性,下调NO产物,COX-2、iNOS蛋白来减轻炎症,推测K2对MAPK和NF-kB通路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具有多通路抗炎活性。此外利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BALB/c小鼠建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给予不同处理后,阳性组,K1及K2组耳部肿胀和血管充血得到改善,并且其外周血中的TNF-α,IL-1β水平不同程度下降(p0.05),HE染色提示其表皮增厚和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同时免疫组化分析发现,与模型组相比,K1及K2组中TNF-α,Ki67蛋白表达均下调(p0.001),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定量Ki67蛋白表达分析进一步得到确认。说明增殖与肿胀水平呈正相关,K1及K2组能不同程度减轻炎症,且K1效果好于K2。从肝脾指数可知,K1及K2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低于模型组。推测K1和K2对ACD疗效可能是通过阻断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以及抑制细胞增殖来达到减轻病灶部位肿胀和炎症的功效,并且具有保肝护脾的优点。综上,天然植物抗菌液中含有丰富的尿囊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且K2中含有少量的草乌甲素和薯蓣皂苷元,为建立规范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在以K2为代表的抗炎作用机制初探中,发现其可通过调控炎症介质(ROS,NO)和相关蛋白(iNOS,COX-2,p65)来抑制MAPK和NF-kB等通路发挥抗炎活性;PAMs通过下调ACD病灶部位相关蛋白以及抑制炎症因子而具有改善耳部红肿和淋巴细胞浸润等抗炎功效。因此,以上研究成果为天然植物抗菌液深入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